首页临床医学/中综复习指导备考经验> 内容
西综干货|病理学名词解释汇总(下)

2019西医考研,你打算怎样学习,下面是86个西医综合干货,京师杏林考研网为考生整理如下:

20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国内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初步查明是由变异的冠状病毒引起。病理改变主要在肺,以弥漫性肺泡损伤的改变为主。

202.卡式肺孢菌性肺炎(pneumocystic pneumonia):是由卡式肺孢菌感染引起的间质性肺炎。此病是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肺泡腔内充满大量泡沫状、嗜酸性渗出物,后者是由大量免疫球蛋白和菌体构成。

203.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组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肺实质和小气管受损后,导致慢性不可逆性的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以及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的统称,主要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等疾病。

204.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鸣音为特征,上述临床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发生两年以上,即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205.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是指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因肺组织弹性减弱而过度充气,呈永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致使肺容积增大的病理状态。

206.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作用引发呼吸道过敏反应而导致的以支气管可逆性痉挛为特征的支气管慢性炎性疾病。

207.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是以肺内支气管持久性扩张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扩张支气管常因分泌物储留而继发化脓性炎症。

208.肺硅沉着症(silicosis):简称硅肺,是因长期吸入含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微粒而引起的以硅结节形成和肺广泛纤维化为病变特征的尘肺。

209.硅结节(silicotic nodule):硅结节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2-5mm,灰白色、质硬,触之有砂样感。硅结节形成的初始阶段是由吞噬硅尘的巨噬细胞聚集形成的细胞性结节组成,继而成纤维细胞增生,结节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结节。

210.石棉肺(asbesesis):是因长期吸入石棉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职业性粉尘。

211.石棉小体(asbestos bodies):系表面有铁蛋白沉积的石棉纤维,其长短不一,黄褐色,呈哑铃状,铁反应阳性。在石棉小体旁可见异物巨细胞。石棉小体的捡出是病理诊断石棉沉着症的重要依据。

212.胸膜斑(pleural plaques):是指发生于壁层胸膜上凸出的局限性纤维瘢痕斑块,质硬,呈灰白色,半透明,状似软骨。常位于两侧中、下胸壁,呈对称性分布。

21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症。

21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指新生儿出现短暂的自然呼吸后,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和呼吸衰竭。多见于早产儿、过低体重儿或过期产儿。患儿肺内形成透明膜为其主要病变,故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215.慢性肺动脉高压症(chron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当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血压的1/4时则称为慢性肺动脉高压症。

21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由慢性肺疾病、肺血管疾病及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引起以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肥厚扩张为特征的心脏病。

217.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指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肺疾病。

218.燕麦细胞癌(oat cell carcinoma)肺小细胞癌镜下,癌细胞小而呈短梭形或淋巴细胞样,有些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胞浆少而形似裸核。典型时癌细胞常一端稍尖,形似燕麦穗粒,称之为燕麦细胞癌。

219.Barrett食管:是食管远端粘膜的鳞状上皮被化生的腺上皮所取代。

220.疣状胃炎(gastritis verrucosa):是指胃粘膜呈现大小不等的多发性糜烂、凹陷,其周围粘膜隆起,形如痘疹。病变多位于胃窦部。

221.假幽门腺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出现上皮化生,在胃体和胃底部腺体的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为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所取代,称为假幽门腺化生。

222.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在幽门窦病变区,胃粘膜表层上皮细胞中出现分泌酸性粘液的杯状细胞、有纹状缘的吸收上皮细胞和潘氏细胞等,与小肠粘膜相似,称为肠上皮化生。

223.Crohn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主要侵犯消化道的全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回肠末端、结肠等处。典型的病变呈节段性。

224.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可累及结肠各段,偶见于回肠。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225.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不论肿瘤面积大小,是否有胃周围淋巴结转移,只要病变局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者均属早期胃癌。早期胃癌中,直径在0.6-1.0cm者称为小胃癌,0.5cm以下者称为微小癌。癌浸润超过粘膜下层到达肌层甚至更远者称为进展期胃癌。

226.P-J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在整个胃肠道出现多发性错构瘤性息肉为特征。

227.革囊胃(linitis plastica):典型的弥漫浸润型胃癌其胃状似皮革制成的囊袋,因而有革囊胃之称。

228.点状坏死(focal or spotty necrosis):指单个或数个肝细胞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性肝炎。

229.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指肝小叶周边部界板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和崩解,常见于慢性肝炎。

230.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静脉之间出现的互相连接的坏死带。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

231.大片坏死(massive necrosis):指几乎累及整个肝小叶的大范围肝细胞坏死,常见于重型肝炎。

232.嗜酸性变:嗜酸性变多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散在于小叶内。肝细胞胞浆水分脱失浓缩,嗜酸性染色增强。

233.嗜酸性小体(acidophilic body or Councillman body):嗜酸性变进一步发展,胞浆更加浓缩之外,胞核也浓缩消失,最后形成深红色红染的圆形小体,即嗜酸性小体。

234.胞浆疏松化:由于肝细胞受损后细胞水分增多造成。开始时肝细胞肿大、胞浆疏松呈网状、半透明,称胞浆疏松化。

235.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 degeneration):胞浆疏松化进一步发展,肝细胞胀大成球形,胞浆几乎完全透明,称为气球增变性。

236.毛玻璃样肝细胞:毛玻璃样肝细胞多见于HbsAg携带及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光镜下,HE染色切片上,肝细胞浆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故称毛玻璃样肝细胞。这些细胞内含有大量HbsAg,电镜下为线状或小管状存在内质网池内。

237.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急性重型肝炎肉眼观,肝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甚,重量减至600-800g,质地柔软,被膜皱缩。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又称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

238.假小叶:肝硬化时,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可有变性、坏死或再生肝细胞。静脉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

239.小肝癌:早期肝癌也称小肝癌,是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以下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性肝癌。

240.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菊池病)(kikuchi病):现认为与第六型人类疱疹病毒(HHV-6)感染有关。年轻女性多见,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可有轻微疼痛,部分患者有发热。组织学表现为淋巴结副皮质区及被膜下有片状或灶性凝固性坏死,几乎不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在坏死区周围有淋巴细胞增生,这些增生的细胞表达T细胞分化抗原,核分裂象多见。多数患者1-3月自愈。



241.R-S细胞:典型的R-S细胞是一种直径20~50um的双核或分叶核的瘤巨细胞。瘤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丰富,略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双核或多核。染色质粗糙,沿核膜聚集呈块状,核膜厚而清楚。核内有一大而醒目的,直径与红细胞相当的,嗜酸性的中位核仁,周围有空晕。典型的R-S细胞的双核面对面的排列,彼此对称。形成所谓的镜影细胞(mirror image cell)。

242.陷窝细胞(lacunar cells):瘤细胞体积大,直径约40-50μm。胞质宽而透亮。核呈分叶状,有皱褶。染色质稀疏,一个或多个核仁。主要见于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

243.“爆米花”细胞(popcorn cell):L&H型细胞。瘤细胞体积大,呈分叶状细胞核,染色质细腻,有多个小的核仁,胞浆淡染。见于淋巴细胞为主型。

244.Burkitt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是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细胞来源的高侵袭性B细胞肿瘤。临床上有非洲地区性、散发性和HIV相关性三种形式。EB病毒的潜伏感染和非洲地区性的Burkitt淋巴瘤有密切关系。

245.满天星现象(starry sky):Burkitt淋巴瘤镜下特点为中等大小、相对单一形态的淋巴细胞浸润,瘤细胞间散在分布着吞噬有核碎片的巨噬细胞,形成所谓满天星图像。

246.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又称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是白血病的肿瘤细胞在骨髓外的器官或组织内聚集性增生而形成的肿块。因瘤组织新鲜时肉眼呈绿色,当暴露于日光后绿色迅速消退,若用还原剂可使绿色重现,故也称为绿色瘤(chloroma)。

247.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通常是由于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表现为周围血中白细胞显著增多(可达50×109/L以上),并有幼稚细胞出现。

248.Langerhans细胞:Langerhans细胞中等大小,核型不规则,有切迹或分叶状。胞浆较丰富,在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小体称为Birbeck颗粒,Birbeck颗粒是一种呈杆状的管状小体,有一纵行条纹和平行排列的重复性条纹,形似拉链,有时一端呈泡状膨大似网球拍状。

249.Heymann肾炎:以近曲小管刷状缘成分为抗原免疫大鼠,使大鼠产生相应抗体,并可引起与人膜性肾小球肾炎相似的病变.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弥漫性颗粒状分布的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沉积,电镜检查显示毛细血管基膜与足细胞间许多电子致密沉积物.

250.急性肾炎综合症(acute nephritic syndrome):起病急,常表现为明显的血尿,轻至中度蛋白尿,常有水肿和高血压.严重者出现氮质血症.

251.急进性肾炎综合症(rapidly progressive nephritic syndrome):起病急,进展快,出现水肿,血尿和蛋白尿等改变后,迅速发展为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并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252.慢性肾炎综合征(chronic nephritic syndrome):主要表现为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见于各型肾炎的终末阶段.

253.大红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双肾轻到中度肿大,被膜紧张.肾表面充血,有的肾脏表面有散在粟粒大小的出血点,故有大红肾或蚤咬肾之称,

254.Goodpasture 综合征: I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属抗肾小球基膜抗体引起的肾炎.一些病人的抗GBM抗体与肺泡基膜发生交叉反应,引起肺出血,伴有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等肾炎症状,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称为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255.新月体(crescent):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可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这些成分附着于球囊壁层,在毛细血管球外侧形成新月形或环状结构.

256.大白肾:膜性肾小球肾炎时肉眼观双肾肿大,颜色苍白,称大白肾.光镜观察早期肾小球基本正常,随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电镜观察上皮细胞肿胀,足突消失,基膜与上皮之间大量电子致密沉积物.沉积物之间基膜样物质增多,形成钉状突起.免疫荧光显示典型的颗粒状荧光.

257.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又称Wilms瘤.起源于后肾胚基组织,为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常有11p13的缺失.组织学具有肾脏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细胞成分包括间叶组织的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幼稚细胞.

258.纳博特囊肿(Nabothian cyst):增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和阻塞子宫颈管腺体的开口,使粘液储留,腺体逐渐扩大呈囊,形成子宫颈囊肿,称为纳博特囊肿.

259.子宫颈息肉(cervical polyp):是由子宫颈粘膜上皮,腺体和间质结缔组织局限性增生形成的息肉状物,常伴有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肉眼观呈灰白色,表面光滑,有蒂.

260.原位癌累及腺体:原位癌的癌细胞可由表面沿基膜通过宫颈腺口蔓延至子宫颈腺体内,取代部分或全部腺上皮,但仍未突破腺体的基膜,称为原位癌累及腺体.

261.早期浸润癌或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micro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间质内浸润,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

262.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于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80%发生于卵巢.

263.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于子宫肌层中(至少距子宫内膜基底层2-3mm以上),称作子宫腺肌病.

264.Call-Exner小体:见于分化较好的卵巢颗粒细胞瘤,分化较好的瘤细胞常围绕一腔隙,排列成卵泡样结构,为粉染的蛋白液体或退化的细胞核,称为Call-Exner小体

265.畸胎瘤(teratoma):是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具有向体细胞分化的潜能,大多数肿瘤含有至少两个或三个胚层成分.分为成熟畸胎瘤和未成熟性畸胎瘤

266.Waller变性:中枢或周围神经纤维被切断后,轴索与神经元胞体断离,其远端和部分近端的轴索及其所属的髓鞘发生变性,崩解和被细胞吞噬的过程称为waller变性

267.嗜神经现象(neuronophagia):坏死的神经元被增生的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的过程称为嗜神经现象.例如乙型脑炎时,大脑皮质神经元被吞噬,这是小胶质细胞对坏死神经元的一种反应.

268.卫星现象(satellitosis):是指神经元胞体被5个以上的少突胶质细胞所围绕形成卫星样结构.此与神经元损害的程度和时间无明确关系,意义不明,可能和神经营养有关.

269.格子细胞(gitter cell):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神经组织崩解产物后,胞体增大,胞质中出现大量小脂滴,HE染色呈空泡状,称为格子细胞或泡沫细胞.

270.脱髓鞘样变(demyelination):神经纤维损伤后或在一些病理条件下,由于Schwann细胞变性或髓鞘损伤导致髓鞘板层分离,肿胀,断裂,崩解成脂质小滴,进而完全脱失称脱髓鞘样变.

271.Alzheimer病: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变性疾病.

272.老年斑:为细胞外结构,本质为退变的神经轴突围绕淀粉样物质,HE染色呈嗜伊红染色的团块状.

273.Hirano小体:为神经细胞树突近端棒形嗜酸性包涵体,生化分析证实大多为肌动蛋白,多见于海马锥体细胞.

274.Verocay小体:神经鞘瘤镜下可为束状型或网状型, 束状型细胞呈梭形,细胞界限不清,核呈梭性或卵圆形,相互排列呈栅栏状或不完全的旋涡状,称Verocay小体.

275.Simmond综合征:是由于炎症,肿瘤,血液循环障碍,损伤等原因使垂体前叶各种激素分泌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导致相应的靶器官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的萎缩.

276.Sheehan综合征:是垂体缺血性萎缩,坏死,前叶各种激素分泌减少的一种综合征,多由于分娩时大出血或休克引起.

277.结核结节(tubercle):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上皮样细胞,郎罕巨细胞以及外周局部积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典型者结节可出现干酪样坏死.

278.原发综合征(Ghon complex):原发性肺结核时,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

279.结核球:又称结核瘤(tuberculoma),是指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直径约2-5mm.可来自:1)浸润型肺结核干酪样坏死灶纤维包裹 2)结核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后,空洞由干酪样坏死物充填所致 3)多个结核病灶融合

280.关节鼠(joint mice):关节结核时,关节腔内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游离的纤维素凝块长期互相撞击可形成白色圆形或卵圆形小体,称为关节鼠.

281.伤寒细胞(typhoid cell):伤寒时,增生的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十分活跃,胞浆内吞噬有病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坏死细胞碎屑,而吞噬红细胞的作用尤为显著,称为伤寒细胞.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为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或伤寒小结(typhoid nodule).

282.凹空细胞(koilocyte):尖锐湿疣的特征性病变.特点是较正常细胞大,核大而居中,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深染,核周胞浆空化或有空晕,可见双核或多核.

283.树胶肿(gumma):又称梅毒瘤(syphiloma),是梅毒的特征性病变,其形成可能与超敏反应有关.病灶呈灰白色,大小不一,因其质韧有弹性,似树胶状,故称树胶肿.镜下结构颇似结核结节,为干酪样坏死,但坏死不彻底,弹力纤维染色可见原有血管壁轮廓.

284.Hoeppli现象:血吸虫病时,急性虫卵结节HE染色呈红色,在虫卵周围可见红染的放射状火焰样物质,称Hoeppli现象.在其周围有大量变性,坏死的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状似脓肿,称为嗜酸性脓肿(eosinophilic abscess).在脓肿内可见菱形或多边形折光强的蛋白质结晶,即Charcot-Leyden结晶.

285.假结核结节:急性虫卵结节经10天左右,虫卵内毛蚴死亡,分解或变性,坏死物质和嗜酸性粒细胞被清除,吸收或钙化,形成由血吸虫卵壳,上皮样细胞,异物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结核样肉芽肿,称为假结核结节.

286.干线型或管道型肝硬化(pipestem cirrhosis):血吸虫病晚期,肝脏变硬,变小,变轻.肝表面不平,严重时形成粗大结节.切面上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沿门静脉分支(树枝状)分布,故称干线型或管道型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