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模拟试题> 内容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知识一》章节精选试题(2)

 一、最佳选择题

  1.不属于温热性药所示的功效是(E)

  A.温里散寒

  B.回阳救逆

  C.补火助阳

  D.温经通脉

  E.凉血解热毒

  解析:本题考查中药性能四气所示的效用。

  关注“不属于”的“不”所强调的内涵。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属于温热药物所示效用;而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则属于寒凉性药物所示效用,用排除法即可选出。

  相关内容除以最佳选择题出现外,还可以多项选择题和配伍选择题出现。

  2.不属于寒凉性药所示的功效是(D)

  A.清热燥湿

  B.凉血清心

  C.泻下通便

  D.补助肾阳

  E.泻火解毒

  3.不属于沉降性药所示功效的是(D)

  A.收敛固涩

  B.利水渗湿

  C.平肝潜阳

  D.涌吐开窍

  E.清热泻火

  4.沉降性药所示的功效是(A)

  A.潜阳

  B.发表

  C.祛风

  D.涌吐

  E.开窍

  5.具有升浮与沉降二向性的药是(B)

  A.鹤草芽

  B.胖大海

  C.天花粉

  D.蔓荆子

  E.马齿苋

  解析:本题考查升降浮沉所示的效用。依据每味药物所有功效,推测作用趋向性,便可选出。其中,天花粉具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功效;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二者主要呈现沉降的作用趋向。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则呈现升浮为主。鹤草芽驱绦虫而有沉降趋向。胖大海清宣肺气,化痰利咽而有升浮之性;又能清泄火热,润肠通便而有沉降之性,故呈现二向性。

  6.根据脏腑经络病变部位而选药的药性理论是(E)

  A.升降浮沉

  B.有毒无毒

  C.四气

  D.五味

  E.归经

  7.治疗咳嗽痰黄,宜选择(B)

  A.归脾经的热性药

  B.归肺经的寒性药

  C.归大肠经的温性药

  D.归心经的寒性药

  E.归胃经的寒性药

  8.能收、能涩的药味是(B)

  A.苦味

  B.酸味

  C.辛味

  D.咸味

  E.甘味

  9.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应慎用的药味是(A)

  A.甘味

  B.淡味

  C.苦味

  D.涩味

  E.辛味

  解析:本题考查五味所示效应中的不良作用。

  备选项甘味具有补虚、和中、缓急作用,但能助湿、腻膈、满中,因此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故本题选A。

  10.苦味不具有的作用是(E)

  A.降泄

  B.通泄

  C.燥湿

  D.清泄

  E.渗湿

  11.酒炒可使药性转化为(E)

  A.藏

  B.沉

  C.降

  D.收

  E.升

  12.具有沉降趋向的药物,性味多是(D)

  A.辛、甘、凉

  B.咸、苦、温

  C.辛、甘、温

  D.酸、苦、寒

  E.辛、苦、温

  13.安神药主归(C)

  A.肾经

  B.脾经

  C.心经

  D.肺经

  E.胃经

  14.羌活散风寒,主治风寒湿邪客于足太阳经,其归经是(D)

  A.三焦经

  B.大肠经

  C.心包经

  D.膀胱经

  E.脾胃经

  15.既指药物的不良反应,又指药物偏性的性能是(B)

  A.七情

  B.毒性

  C.四气

  D.五味

  E.归经
二、配伍选择题

  [1~2]

  1.寒凉性药的不良作用是(B)

  A.腻膈碍胃

  B.伤阳助寒

  C.伤阴助火

  D.温助阳气

  E.清热凉血

  2.温热性药的不良作用是(C)

  A.腻膈碍胃

  B.伤阳助寒

  C.伤阴助火

  D.温助阳气

  E.清热凉血

  [3-5]

  3.辛味的作用是(B)

  A.渗利

  B.活血

  C.燥湿

  D.软坚

  E.补虚

  4.咸味的作用是(D)

  A.渗利

  B.活血

  C.燥湿

  D.软坚

  E.补虚

  5.甘味的作用是(E)

  A.渗利

  B.活血

  C.燥湿

  D.软坚

  E.补虚

  [6-7]

  6.能清热燥湿的药,其性味大多是(B)

  A.酸味

  B.苦寒

  C.辛温

  D.甘温

  E.咸寒

  7.能发散风寒的药,其性味大多是(C)

  A.酸味

  B.苦寒

  C.辛温

  D.甘温

  E.咸寒

  [8-10]

  8.酸味的不良作用是(C)

  A.伤阳

  B.腻膈

  C.敛邪

  D.伤津

  E.耗气

  9.苦味的不良作用是(D)

  A.伤阳

  B.腻膈

  C.敛邪

  D.伤津

  E.耗气

  10.辛味的不良作用是(E)

  A.伤阳

  B.腻膈

  C.敛邪

  D.伤津

  E.耗气
[11-13]

  11.依据病势选药的药性是(A)

  A.升降浮沉

  B.四气

  C.归经

  D.五味

  E.有毒无毒

  12.依据病位选药的药性是(C)

  A.升降浮沉

  B.四气

  C.归经

  D.五味

  E.有毒无毒

  13.依据病性选药的药性是(B)

  A.升降浮沉

  B.四气

  C.归经

  D.五味

  E.有毒无毒

  [14-16]

  14.涩味的特性是(C)

  A.能散

  B.能燥

  C.能敛

  D.能软

  E.能缓

  15.苦味的特性是(B)

  A.能散

  B.能燥

  C.能敛

  D.能软

  E.能缓

  16.辛味的特性是(A)

  A.能散

  B.能燥

  C.能敛

  D.能软

  E.能缓

  [17-19]

  17.淡味所示的效用是(A)

  A.利水渗湿

  B.清热泻火

  C.温里散寒

  D.收敛固涩

  E.和中缓急

  18.甘味所示的效用是(E)

  A.利水渗湿

  B.清热泻火

  C.温里散寒

  D.收敛固涩

  E.和中缓急

  19.涩味所示的效用是(D)

  A.利水渗湿

  B.清热泻火

  C.温里散寒

  D.收敛固涩

  E.和中缓急
[20 - 22]

  20.具有发散、行气作用的是(B)

  A.酸味

  B.辛味

  C.苦味

  D.甘味

  E.咸味

  21.具有软坚泻下作用的是(E)

  A.酸味

  B.辛味

  C.苦味

  D.甘味

  E.咸味

  22.具有化湿、开窍作用的是(B)

  A.酸味

  B.辛味

  C.苦味

  D.甘味

  E.咸味

  [23-25]

  23.辛凉药多能(C)

  A.发散风寒

  B.清热燥湿

  C.发散风热

  D.利水渗湿

  E.补气助阳

  24.苦寒药多能(B)

  A.发散风寒

  B.清热燥湿

  C.发散风热

  D.利水渗湿

  E.补气助阳

  25.甘温药多能(E)

  A.发散风寒

  B.清热燥湿

  C.发散风热

  D.利水渗湿

  E.补气助阳

  [26-28]

  26.黄芩、桑白皮主归(B)

  A.心经

  B.肺经

  C.肝经

  D.肾经

  E.脾经

  27.龙胆草、夏枯草主归(C)

  A.心经

  B.肺经

  C.肝经

  D.肾经

  E.脾经

  28.苏子、白前主归(B)

  A.心经

  B.肺经

  C.肝经

  D.肾经

  E.脾经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2]

  患者,男,45岁。咳嗽,吐痰清稀,鼻塞流涕。建议选择性温归肺经的药物治疗。

  1.依据患者症状,适合选择性温归肺经的药物组是(C)

  A.桑叶、菊花、黄芩

  B.栀子、竹叶、淡竹叶

  C.细辛、生姜、麻黄

  D.吴茱萸、艾叶、荔枝核

  E.附子、干姜、甘草

  2.温性归肺经药不适宜的病证是(D)

  A.虚寒性咳嗽

  B.肺寒咳痰

  C.寒饮停肺

  D.阴虚热盛痰咳

  E.阳虚外感兼痰咳

  [3-4]

  患者,男,56岁,教师。长期站立授课,平素体弱多病。1个月前,感短气,倦怠乏力多汗,食少便溏、腹部重坠,便意频数,小便淋沥。辨证为中气下陷,建议选择具有升举药性的药物治疗。

  3.针对患者症状,可选择具有升举药性的药物组是(A)

  A-柴胡、升麻、黄芪

  B.牛膝、枳壳、人参

  C.薄荷、蝉蜕、木贼

  D.桔梗、苦杏仁、紫苏子

  E.桑叶、牛蒡子、茯苓

  4.不具有升浮特性的药物是(B)

  A.菊花

  B.芒硝

  C.黄芪

  D.荆芥

  E.蔓荆子
四、多项选择题

  1.苦味药具有的作用是(ABDE)

  A.清热

  B.通泄

  C.润养

  D.坚阴

  E.燥湿

  2.确定中药有毒无毒的依据是(CDE)

  A.沉降多寡

  B.药味多少

  C.含不含有毒成分

  D.用量是否适当

  E.整体是否有毒

  3.使用有毒中药应当注意的事项有(ABCE)

  A.用量适当

  B.识别过敏者

  C.用药合理

  D.升浮多寡

  E.采制严格

  4.辛味具有的作用是(ABCE)

  A.发散

  B.开窍

  C.行气

  D.燥湿

  E.活血

  5.药性寒凉的药具有的功效有(CDE)

  A.补火助阳

  B.回阳救逆

  C.清热解毒

  D.凉血止血

  E.清热泻火

  6.药性温热的药所示的功效是(BDE)

  A.凉血止血

  B.温里散寒

  C.清热解毒

  D.回阳救逆

  E.补火助阳

  7.升浮类药物所示的功效是(BCE)

  A.利水渗湿

  B.涌吐开窍

  C.升阳发表

  D.平肝潜阳

  E.祛风散寒

  8.沉降类药物所示的效用有(ABCDE)

  A.息风止痉

  B.消积导滞

  C.降逆平喘

  D.固表止汗

  E.止呕止呃

  9.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ABCDE)

  A.配伍不当

  B.用量过大

  C.炮制不当

  D.品种混乱

  E.疗程过长

  10.中医防治疾病的机制是(ABDE)

  A.扶正祛邪

  B.消除病因

  C.改变药物剂型

  D.纠正偏盛偏衰

  E.协调脏腑功能
参考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I.E2.D3.D4.A5.B

  6.E7.B8.B9.A10.E

  11.E12.D13.C14.D15.B

  二、配伍选择题

  [1-2]BC [3-5]BDE

  [6-7]BC [8-10]CDE

  [11〜13]ACB [14-16]CBA [17-19]AED

  [20-22]BEB [23-25]CBE [26-28]BCB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2]CD[3-4]AB

  四、多项选择题

  1.ABDE2.CDE3.ABCE

  4.ABCE5.CDE6.BDE

  7.BCE8.ABCDE9.ABCDE

  10.ABDE

  一、最佳选择题

  1.解析:本题考查中药性能四气所示的效用。

  关注“不属于”的“不”所强调的内涵。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属于温热药物所示效用;而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则属于寒凉性药物所示效用,用排除法即可选出。

  相关内容除以最佳选择题出现外,还可以多项选择题和配伍选择题出现。

  5.解析:本题考查升降浮沉所示的效用。依据每味药物所有功效,推测作用趋向性,便可选出。其中,天花粉具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功效;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二者主要呈现沉降的作用趋向。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则呈现升浮为主。鹤草芽驱绦虫而有沉降趋向。胖大海清宣肺气,化痰利咽而有升浮之性;又能清泄火热,润肠通便而有沉降之性,故呈现二向性。

  9.解析:本题考查五味所示效应中的不良作用。

  备选项甘味具有补虚、和中、缓急作用,但能助湿、腻膈、满中,因此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故本题选A。

  二、配伍选择题

  [1~2]解析:本组考查四气所示的效用。

  药性寒凉的药物,具有清热功效,但有伤阳助寒的不良作用;而药性温热的药物,有温里散寒功效,又有伤阴助火的不良作用。腻膈是甘味的不良作用。注意区别四气的作用与不良作用。

  [6-7]解析:本组题综合考查中药性能性味结合。

  能清热的药物性寒凉而味苦,故6题选B;能发散的药物味辛,能散风寒,性温,故7题选C。

  [20-22]解析:本组题考查中药性能中五味的作用特点。

  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化湿、开窍的药物大多有辛味,故20题、22题均选B;能软坚散结、软坚泻下的药物多有咸味,故21题选E。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2]解析:本组题综合考查中药性能的归经与四性。

  基于患者吐痰清稀,鼻塞流涕,病位在肺而病性偏寒。依据寒者热之治则,故建议选择性温归肺经的药物治疗。1题备选药细辛、生姜、麻黄均为辛温之品,且可温肺化痰、止咳平喘,故选C。B组为性寒归心经药物组,A组药均性寒主归肺经,D组药性温主归肝经,E组药性温均归心经,故排除。

  2题考查温热性的不良效用。备选答案依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临床合理用药原则,温热性药有助火伤阴之弊,不适宜于阴虚热盛痰咳,故2题选D,而

  ABCE均可选性温归肺经药治疗。

  四、多项选择题

  9.解析:本题考查中药性能有毒无毒中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众多,主要有品种混乱,误服毒品,用量过大,炮制失度,制剂失宜,疗程过长,配伍不当,管理不善,辨证不确,药不对证,离经悖法,

  个体差异等,故全选。注意:曾考多次,题干不变,备选答案变化,故当注意甄别。

  10.解析:本题考查中药性能中中医防治疾病的机制。

  中医认为,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功效,不外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糾正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其中改变药物剂型不属于防治疾病原理,故除C外,全选。

上一篇:第三节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

下一篇: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 第一节 历代本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