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复习指导综合笔试> 内容
颈椎手术入路临床解剖学----颈椎后方入路

本节简介

骨性标志可帮助正确判断手术节段及手术切口的选择。枕颈部后方可触及的骨性突起有枕外隆凸、枢椎和第7颈椎的粗大棘突。


由于颈椎棘突向下倾斜,棘突间隙狭小,颈椎后方切口过长会导致出血过多及受累节段不必要的融合。颈椎后方覆盖肌层较厚,采用后正中纵形切口肌肉的损伤及出血较少。颈部筋膜浅层向后包裹斜方肌并与肌间隔和棘突融合。椎前筋膜经肌间隔向后延续并止于棘突上。项韧带是仅含少量弹力纤维的纤维间隔,附着在棘突和椎旁肌上。棘上韧带在后方与项韧带连续,在前方则与棘突间韧带相混合。这些韧带在上颈椎很难区分开来。项韧带是颈椎后方大部分肌肉的附丽点。


斜方肌位置最表浅,位于浅筋膜深层。小菱形肌和上后锯肌起自第7颈椎棘突并向远端延伸。斜方肌深面的中层肌包括头夹肌和颈夹肌。深部肌群包括头半棘肌和颈半棘肌,其中有枕大神经穿过(图8-16)。最深层的肌群是颈髂肋肌和最长肌。在枕颈交界区域还有一组辅助头后伸的小肌群,包括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它们都附着在枢椎的棘突及横突上。 颈椎后入路就是利用后正中线处的无神经区域,该区域把由节段性颈神经左右后支支配的肌肉隔开。

颈椎椎板切除减压术、椎管成形术及多种颈椎融合内固定手术均采用后入路手术。过去的文献多提及钢丝技术,但近年来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螺钉固定技术,包括侧块螺钉固定技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经侧块关节螺钉固定技术等,每种术式都有其优、缺点。本节将分别讨论上颈椎和下颈椎的后入路。

骨今中外

一、枕骨到枢椎的后入路

(一)适应证

颅底凹陷症、枕颈不稳定、寰枢椎脱位及不稳定、寰椎骨折、枢椎椎弓骨折等需要行减压、复位、融合及内固定者。


(二)体位

俯卧位,头部置于Mayfield头架上,头颈部略屈曲。


(三)切口

自枕外隆凸至第4颈椎棘突作后正中直线切口。


(四)显露

切开皮肤、浅筋膜及项韧带,切断枕骨、寰椎后结节、枢椎棘突以及第3颈椎棘突上的肌肉附丽处,用电刀及Cobb剥离子于棘突两侧和双侧椎板行骨膜下分离,注意用电刀止血。用后颅窝拉钩将肌肉拉开,显露枕骨后部,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等,双侧显露至寰椎侧块及枢椎关节突。


(五)注意事项  

1、术前应很好地掌握椎动脉的走行,椎动脉沿寰椎后弓走行。寰椎后弓部向侧方分离,以后结节作为标志,沿后弓后缘与下缘交界处作骨膜下分离。寰椎后弓上缘的显露应格外小心,如果超过后结节中点1.5cm,就很可能造成椎动脉损伤。在儿童,该距离只有1.0〜1.2cm。


2、显露时首先显露枢椎棘突和椎板,再显露枕骨和枕骨大孔后缘,最后再显露寰椎后弓,可以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显露的安全性。


3、寰椎后弓小而脆弱,在解剖黄韧带时动作粗暴可导致骨折。遇到后弓狭小者,如果不当心,骨膜剥离子很可能会滑进枕骨大孔。


4、上颈椎的很多肌肉都是附着在枢椎棘突上的,如果该节段不融合,这些肌肉都应保留,以免发生第2、3颈椎不稳定。


二、第3〜7颈椎的后入路

(一)适应证

包括:①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者; ②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者;③颈椎骨折脱位需要行后路减压及内固定者;④颈椎椎管内肿瘤或棘突肿瘤者;⑤颈椎椎间盘侧方突出者。


(二)体位

俯卧位,头部置于Mayfield头架上,头颈部略屈曲。


(三)切口

自枕外隆凸下2cm至第7颈椎棘突作后正中直线切口。


)显露

切开皮肤、浅筋膜及项韧带,切断第3〜7颈椎棘突两侧椎旁的肌肉附丽,用电刀及Cobb剥离子于棘突两侧和双侧椎板行骨膜下分离,注意用电刀止血。用后颅窝拉钩将肌肉向两侧拉开,显露下颈椎后部结构,双侧可显露至关节突(图8-19〜21)。椎管内显露有3种方式:①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②单开门或双幵门椎管成形术;③经椎间孔脊髓前方减压或钥匙孔式入路。


(五)解剖学要点

此切口显露容易,但一定要在中线显露,否则出血较多。充分暴露手术节段,必要时手术节段向上、下适当延伸。皮肤锐性切开后要用电刀切开项韧带,严格沿着中线切开,并沿棘突骨膜下剥离。要注意始终在骨膜下剥离,因为末端分杈的棘突可呈球状膨大,不注意可能误入到椎旁肌肉组织中。应使用宽而扁的骨膜剥离子,小心从棘突上剥离椎旁肌,椎旁肌在棘间韧带的止点要用电刀切开。颈椎椎板之间不像胸椎那样重叠,如果在显露椎板时不小心的话,会不经意地穿透椎板间隙,造成脊髓损伤。向外侧进一步切开直到暴露椎间小关节和侧块的外缘。如果不准备融合小关节,则要保留关节囊的完整性。


(六)第3〜7颈椎后入路的运用

第3〜7颈椎后入路可完成以下几种手术。


1、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1)半椎板切除

切除范围为第3〜6颈椎,内侧自棘突基底部,外侧达到关节突的内侧,通常自远侧开始逐渐向近侧。用神经剥离子先分离椎板的上下缘及黄韧带的附着点,再用尖嘴咬骨钳或Kerrison椎板咬骨钳将椎板切除。


(2)椎管扩大

受压的脊髓获得减压后可能向减压区膨胀,棘突基底部和关节突关节内侧残存的骨性物可能会卡压硬膜,可以用Kemson咬骨钳将棘突基底部的骨质切除,使之呈斜坡状;关节突关节靠近椎弓、椎间孔处可能存在静脉血管怒张,在切除时要仔细分离。


2、全椎板切除减压术

(1)全椎板切除

根据确定要减压的范围,用棘突咬骨钳切除拟减压椎节的棘突,再用鹰嘴咬骨钳将残留的棘突切除。自远侧节段的椎板下方分离黄韧带与其附着处,应用薄型Kerrison钳将两侧椎板咬除。


(2)椎管扩大

椎板及黄韧带切除后,硬膜立即膨胀。将两侧关节突关节内侧残存的骨质切除,使减压的边缘光滑平整。


3、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1)单侧开门

先在一侧椎板与侧块交界处 用气动球形磨钻开一条槽,即仅磨穿颈椎椎板的外板,保留内板;再在另一侧(开门侧)用磨钻将椎板全层切除。以仅切除外层椎板侧为轴,用Cobb剥离子将椎板掀开,像开门一样,保留椎板缝隙 0.5〜1.0cm,一般自第3〜7颈椎全长掀起椎板。


(2)椎管扩大

为使此门打开后不再关闭,可用丝线悬吊,脂肪垫塞,或用支撑物来维持椎板掀开扩大的椎管,再用钢板固定。


4、双开门椎管成形术

(1)双侧开门

椎板显露后,用气动球形磨钻在双侧椎板开槽,仅切除外层椎板,保留内层椎板。再切除部分棘突,用气动球形磨钻或线锯于后正中切开椎板,用扩张器将椎板分别向两侧掀开,类似French门一样向双侧打开。双开门范围 一般自第3〜7颈椎。


(2)椎管扩大

为使开门后不再关闭,可以在幵门的中间植骨并加以固定,防止植骨块掉入椎管内压迫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