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0 19:50:20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1.辨证分阴阳: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
2.四诊分阴阳:面色鲜明、声音高亢为阳;面色晦暗、声音低微为阴(四)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1.指导养生:“法于阴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确定治疗原则:什么虚治什么(如阴虚,阳病治阴);什么虚求什么(如阳虚,阴中求阳)
证候表现 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 “实则泻之”即损其有余:实热证则“热者寒之”;
实寒证则“寒者热之”
阴阳偏衰 “虚则补之”,即补其不足 阴偏衰:“阴虚则热”
——滋阴制阳——“阳病治阴”
阳偏衰:“阳虚则寒”
——扶阳抑阴—— “阴病治阳”
阴阳互损 阳损及阴:导致的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当补阳为主,
兼以补阴
阴损及阳:导致的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当补阴为主,
兼以补阳
3.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1)药性:寒、热、温、凉,又称“四气”: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2)五味(酸、苦、甘、辛、咸):辛、甘、淡三味属——阳;酸、苦、咸三味属——阴
(3)升降浮沉:升浮之药,多上升发散——阳;沉降之药,多具有收涩、泻下、重镇——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