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复习指导实践技能> 内容
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试题练习——缝针和二类洞(病史采集)

  关于“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试题练习——缝针和二类洞(病史采集)”,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编辑整理具体试题及答案分析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备考口腔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有帮助!

  病史采集:缝针和二类洞

  解析:口内缝合术

  戴无菌手套,消毒,进针将两侧相邻创面的边缘向中线拉拢,缝针先从游离侧进入,距创缘2——3mm处垂直进针,刺入黏膜直达黏膜下组织,再穿过较为固定的另一侧,将两侧瓣的位置对准后, 准备打结固定。缝针进入两侧瓣组织离创缘的距离应相等。拉拢时动作应轻柔,不可用力过大,避免将组织撕裂。每针间距3——5mm。缝合舌组织时,由于组织易撕裂,进针点距创缘4——5mm。打结法分为器械打结及手打结2种。一般来说,组织内结扎线头所留长度一般为1mm左右,口内线头至少余留5mm以上。线头过短的线易于滑脱,而线头过长,则会导致组织对线头的异物反应。

  二类洞:

  邻面洞制备:在向深处钻磨的同时应向颊舌方向扩展至外展隙(自洁区),形成略外敞的颊、舌壁,洞壁与釉柱方向保持一致,去除无基釉;龈壁位置定在釉牙骨质界(牙合)方0.5——1mm处,龈壁平直,深度1.5mm(即釉牙本质界内0.5mm);轴壁与牙长轴平行,与牙邻面弧度一致;邻面洞外形为略向(牙合)面聚拢的梯形。

  (牙合)面洞制备:用涡轮裂钻自邻面洞口从釉牙本质界下0.5——1.0mm处向(牙合)面窝沟处水平扩展,制备鸠尾固位形。鸠尾峡部应放在颊舌两牙尖之间,在轴髓线角的靠近牙齿中线一侧,宽度为邻面边缘嵴处洞口宽度的1/2或2/3;鸠尾膨大的尾部放在(牙合)面窝内,于峡部两侧均匀对称膨出,宽于鸠尾峡即可,不要做的比邻面边缘嵴处洞口还宽,尾梢处的洞壁应与斜嵴或边缘嵴平行。

医考题库

以上就是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试题练习——缝针和二类洞(病史采集)”的全部内容。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方面的政策动态、精华资料及备考技巧,请收藏“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或者关注“京师杏林教育”公众号,我们将为您呈现最新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相关资讯。

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

上一篇: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病史采集考题-牙龈出血

下一篇: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牙松动”病史采集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