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招生方案
首页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复习指导复习指导> 内容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物化学》历年考点: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医学考试网

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物化学》历年考点: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的相关内容,请大家查收!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包括一级结构)遭到破坏,导致蛋白质若干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改变,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变性后,其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蛋白质变性特点(2019调整):①化学性质改变:生物活性的丧失。②物理性质的改变: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结晶能力降低、生物活性丧失、易沉淀、易被蛋白水解酶水解。

2.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常见理化因素加热、高压、紫外线、X射线、有机溶剂、强酸、强碱等。球状蛋白质变性后其溶解度降低,容易发生沉淀。

3.等电点: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当蛋白质处于某一pH溶液时,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数相等,净电荷等于零,蛋白质为兼性离子,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

4.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分子颗粒大小在1~100nm胶体范围之内。

5.维持蛋白质溶液稳定的因素有两个:①水化膜:阻断蛋白质颗粒的相互聚集,防止溶液中蛋白质的沉淀析出。②同种电荷:蛋白质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阻止蛋白质颗粒相互聚集,发生沉淀。

6.沉淀蛋白质的方法:①盐析法——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中和电荷,使蛋白质颗粒相互聚集,发生沉淀。②丙酮沉淀法——在0~4℃低温下进行蛋白质被丙酮沉淀时,应立即分离,否则蛋白质会变性。

【备考攻略】

本章核心考点是蛋白质变性,注意变性后在结构上发生的变化,以及丧失了哪些功能活性。

【特别注意】

蛋白质变性是蛋白质空间构象的改变,并不包括一级结构,此处理解易被误解需要注意。


以上就是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小编整理的“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物化学》历年考点: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的全部内容。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方面的政策动态、精华资料及备考技巧,请关注“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或关注“京师杏林教育”公众号,我们将为您呈现最新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相关资讯。

1571377045659082731.jpg

1592991181235089876.jpg


上一篇: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物化学》历年考点:DNA各级结构的特点及其功能|医学考试网

下一篇: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物化学》历年考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医学考试网

距2020年 执业医师综合笔试 考试还有

000

2020/8/21

  • 免费课程

  • 近期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