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招生方案
首页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复习指导综合笔试> 内容
医学考试网|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生理学》知识点(3)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8月23号开始考试,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知识点,以下是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生理学》知识点(3)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1.传递过程当神经冲动沿轴突传导到神经末梢时,在动作电位去极化的作用下,末梢膜上的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细胞间隙中的一部分 Ca2+进入轴突末梢内,促使囊泡向末梢膜内侧靠近,并与轴突膜融合,通过出胞作用将囊泡中的乙酰胆碱以量子式释放的方式释放至接头间隙。当乙酰胆碱通过扩散到达终板膜时,立即同集中存在于该处的 N型胆碱受体 (化学门控通道)的 2个α-亚单位结合,由此引起蛋白质内部构象的变化,导致通道的开放,结果引起终板膜对Na+、K+(以Na+为主)的通透性增加,出现Na+的内流和K+的外流,其总的结果使终板膜处原有的静息电位减小,即出现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2.传递特点∶

①化学传递∶神经与骨骼肌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进行的;

②单向传递∶兴奋只能由运动神经末梢传向肌肉,而不能作相反方向的传递;

③时间延搁:兴奋通过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至少需要0.3~0.5毫秒;

④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传递过程很容易受药物和内环境理化因素改变的影响(如细胞外液的pH、温度和细菌毒素等)的影响。

3.兴奋-收缩耦联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两者联系起来的中介性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耦联因子是Ca2+。

【备考攻略】

了解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性传递,注意是由接头前膜-接头间隙-接头后膜的组成;传递特点要知道哪种化学物质作为神经递质,时限等;兴奋收缩偶联要注意基础结构是什么,耦联因子是哪种离子。

【特别注意】

神经-肌接头的传递特点是“全或无”的形式;突触传递是“有总和”。

突触传递的递质除了乙酰胆碱外,还有儿茶酚胺、神经肽类物质;而神经-肌接头处递质只有乙酰胆碱。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生理学》知识点汇总

以上就是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生理学》知识点(3)的内容,更多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相关资讯欢迎大家访问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或者关注【京师杏林教育】公众号,还可以下载京师杏林医学教育APP,更多视频教学,试题解析等着你!

京师杏林教育.jpg

上一篇:医学考试网|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生理学》知识点(4)

下一篇: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生理学》知识点汇总

距2021年 执业医师综合笔试 考试还有

000

2021/8/20

  • 免费课程

  • 近期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