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主治医师考试招生方案
首页口腔主治复习指导复习指导> 内容
京师杏林|2022年口腔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知识点(7)

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小编将“2021年口腔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知识点(7)”的相关内容整理如下,请您查收!

牙周病学知识点

1.牙菌斑12小时被菌斑显示剂着色,9天后形成复杂生态群体,10~30天发展成熟达高峰。

2.非附着性龈下菌斑优势菌是G-厌氧菌和能动菌。

3.牙周炎快速进展时,非附着性龈下菌斑明显增多。

4.牙菌斑是附着在牙齿表面未矿化的细菌沉积物的膜样物质,依其所在部位可分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5.牙菌斑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获得性膜形成和细菌初期聚集;细菌迅速生长繁殖;菌斑成熟。

6.白细胞毒素是伴放线聚集杆菌产生的外毒素,仅对人多形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有毒性。

7.妊娠期龈炎致病菌是中间普氏菌。

8.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致病菌是伴放线聚集杆菌。

9.有无附着丧失是区分牙周炎与龈炎重要指标。

10.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

11.与牙周病相关的微生物主要为G-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

12.牙周组织破坏不是感染微生物直接引起,是宿主对感染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应答间接引起的。

13.牙石本身对牙龈的机械刺激并不是牙周病的原始病因,其致病作用是继发的,主要危害来自表面堆积的菌斑。

14.牙面着色与食物、化学物质、烟草及色源细菌有关。

15.氯已定(洗必泰)引起牙面、舌黏膜等部位着色。

16.菌斑的检查:吹干牙面,目测观察或用菌斑显示剂(2%碱性品红)染色观察。

17.牙周探针钝头,顶端直径0.5mm,有刻度。Nabers探针专用于根分叉探诊。

18.探查牙齿邻面牙周袋时,探针要紧贴牙邻面接触点探入,将探针向龈谷方向稍倾斜,以探测到邻面牙周袋最深处。

19.龈下牙石沉积于龈缘下、附着在龈沟或牙周袋内的牙面上,用探针才能检查到。

20检查咬合有无异常时,首先要检查有无早接触以及早接触的位置。

来源:医学教育网

以上就是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小编整理的“2021年口腔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知识点(7)”的全部内容。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口腔主治医师”考试方面的政策动态、精华资料及备考技巧,请收藏“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或者关注“京师杏林教育”公众号,我们将为您呈现最新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考点的相关资讯。

微信图片_2021030513485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