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招生
首页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复习指导综合笔试> 内容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慢性牙周炎治疗程序的4个阶段

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编辑整理了“口腔执业医师考点:慢性牙周炎治疗程序的4个阶段”具体资料,现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效掌握2020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相关重点内容有所帮助!

慢性牙周炎治疗程序一般分4个阶段。

(1)第一阶段:基础治疗。

本阶段的目的在于运用牙周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消除致病因素,控制牙龈炎症。此阶段亦称病因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并指导患者自我控制菌斑的方法,如建立正确的刷牙方法和习惯,使用牙线、牙签、间隙刷等辅助工具保持口腔卫生等。

2)施行洁治术、根面平整术以消除龈上和龈下的菌斑、牙石。

3)消除菌斑滞留因素及其他局部刺激因素,如充填龋洞、改正不良修复体、治疗食物嵌塞等,还应做必要的牙髓治疗、纠正口呼吸习惯等。

4)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或预后极差的患牙,对不利于将来修复治疗的患牙也应在适当时机拔除。

5)在炎症控制后进行必要的咬合调整,使建立平衡的咬合关系,必要时可做暂时性的松牙固定。有些牙周炎患牙在炎症消除后,牙齿位置能有轻度的自行调整,故调(牙合)治疗应在炎症消退后进行。

6)药物治疗:在经上述治疗特别是消除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物后,如果病情仍不能控制或有明显的急性炎症以及对某些重症患者,可辅以药物治疗,还可服用补肾固齿的中成药或汤剂等。也可在刮治后作袋内冲洗并置入抗菌药物,并给以漱口剂。临床研究显示,龈下刮治加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7)发现和尽可能纠正全身性或环境因素,如吸烟、用药情况、全身病的控制等。

在第一阶段治疗结束后的4——12周,应复诊再评估前一阶段疗效,一是看下一步还需哪种治疗,二是观察患者对治疗反应,三是了解依从性,同时还应进一步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如对糖尿病等疾病的控制效果,吸烟者是否已戒烟,自我控制菌斑情况如何等。据此决定下一阶段治疗计划。

(2)第二阶段:牙周手术治疗。

一般在基础治疗后的再评估中对牙周情况(包括袋深度、牙石菌斑控制情况、牙槽骨形态、牙松动度等)进行全面评价。此时如果仍有5mm以上的牙周袋,且探诊仍有出血,或牙龈及骨形态不良、膜龈关系不正常时,则一般均须进行手术治疗。

(3)第三阶段:修复治疗阶段。

修复治疗虽不属于牙周病学的内容,但它是牙周炎治疗程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永久性的修复治疗,以及在修复缺牙的同时固定余留的松动牙。一般在牙周手术后2——3个月开始进行。此时牙龈的外形和龈缘位置已基本稳定,可进行永久性固定修复或可摘式义齿修复,必要时可同时固定松动牙。对于牙排列不齐或错(牙合)者,也可进行正畸治疗,以建立稳定的平衡(牙合)。

(4)第四阶段:牙周支持治疗。

也称维护期,这是正规的牙周系统性治疗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牙周疗效得以长期保持的先决条件。

以上就是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小编精心整理如下相关内容,请各位考生注意查看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口腔执业医师考点:慢性牙周炎治疗程序的4个阶段”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方面的政策动态、精华资料及备考技巧,请收藏“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或者关注“京师杏林教育”公众号,我们将为您呈现最新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相关资讯。

京师杏林医学教育APP

京师杏林教育

上一篇:口腔执业医师《口腔预防医学》考点:学龄儿童口腔保健

下一篇:口腔执业医师考点:牙周手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